船舶轴系是传递动力的重要动设备,在船舶航行中对船舶的操纵、调速、转向起到重要作用。
换而言之,船舶的航行安全与船舶轴系的运转正常与否息息相关。
自2024年4月7日以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预防船舶机电设备故障专项行动,以降低船舶机电设备故障风险,防范和遏制水上交通事故发生。
下面小编将介绍一起船舶进厂坞修,轴系检修、安装不规范,导致检修后出现故障的事故案例,希望引起航运公司、船舶及修船厂的重视,加强厂修管理,确保修船质量。
案例基本情况
H轮,船长166.37米,总吨14165,主机功率3906KW,主机型号广柴8G32A, 尾轴采用水润滑方式冷却。
该轮于2024年6月19日卸空后,到就近的Q船厂进行坞修和换证检验,在船厂拆解尾轴和中间轴承,并对中间轴承进行了检修,2024年6月28日中午,该轮从Q船厂坞修完毕后离泊。
当日1159时,该轮航行至主航道时出现尾轴温度高报警,船员立即排查异常原因,此时,船舶仍保持低速航行。
(1159时尾轴温高报警)
1307时,主机控制面板显示尾轴冷却水舱温度传感器故障报警,船员使用红外温枪到尾轴区测量尾轴前轴承盖温度,温度较高约65度,初步判定为尾轴冷却水温高,导致导致传感器损坏,此时为安全起见,船舶立即减速停车。
该轮第一时间报告VTS,并申请就近锚地抛锚抢修,由于事发水域下方为海底输油管线,无法抛锚,船长立即联系两条船厂拖轮返回船边监护,在拖轮的协助下选择合适锚位,抛锚检查,同时发现中间轴承温度也很高,约为90度。
(1307时轴温传感器烧毁故障报警)
6月30日,船舶被拖回船厂重新拆修轴系,吊出中间轴承上盖,发现中间轴承上瓦局部有咬伤损坏,下瓦盘不动。
通过盘车机将中间轴承下瓦盘出后,发现下瓦损伤。
(再次返回船厂拆检,发现上轴瓦、下轴瓦已损伤)
故障原因分析
1.尾轴高温原因:船舶在厂维修期间,船厂维修工人(外包队)将尾轴密封压盖间隙调整的过紧,致使尾轴与轴封摩擦严重,造成船舶航行时尾轴温度升高。
经后期了解,船厂外包师傅更换的轴温传感器量程小,船方也未仔细核实传感器量程规格,造成了本次高温报警一段时间后传感器就出现损坏的现象。
船舶出港前由于停靠在船厂码头外档,在装复后船方测试时运转时间较短,因此未发现温度异常。
2.中间轴轴承高温原因:在船厂坞修期间,船厂维修工人(外包队)首先安装中间轴承。
安装过程中对中间轴和下瓦的装配间隙进行了测量,数据为:左为0.10~0.15mm,右为0.25~0.30mm,然后将上瓦盖连同上瓦进行了装复,最后将中间轴与尾轴连接装配,整个装配过程都未测量上瓦与中间轴的装配间隙。
在故障出现后该轮紧急抛锚修复,再次拆下中间轴与尾轴二者之间的法兰连接螺栓后,检查连接法兰的对中情况,测量发现法兰上下偏差0.20mm(尾轴法兰孔偏高)、左右偏差0.30mm(尾轴法兰孔偏左),未能与尾轴中心线对正,导致中间轴与轴承的装配间隙的不合理,引起中间轴上抬及偏左。
船舶轴系修复后,船方测试主机与尾轴运转时间较短,并且未能对修复后的重点位置进行认真检查,以致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基于以上调查,可以判断此次故障是由于船厂维修工人在安装过程中对尾轴密封压盖装配间隙太小;对温度传感器的不合理选用;
以及维修工人在安装轴系的严重不规范(轴系安装过程中未完整测量中间轴上瓦的装配间隙,致使中间轴连接尾轴后引起中间轴的上抬及左偏,造成安装后中间轴和尾轴不对中,进而导致轴承高温、轴瓦受损)。
以上原因最终引起该轮出港后尾轴和中间轴均高温。
故障纠正
1.维修工人和公司机务协商后,将尾轴的密封压盖向后调松3mm,增大间隙。
2.船员将受损下瓦修复后装复,再将上瓦修复后装复压铅测得上瓦和中间轴的间隙为0.20mm,经计算将最终上瓦间隙拂配至为0.40mm后,将中间轴承上盖装复。
完成以上两修复后,该轮在拖轮的帮助下,启动主机,并在前进一的工况下运行一个小时,未发现异常。
(修复后,运行未发现异常)
安全管理建议
1.完善船厂管理。
案例主要原因是修船厂使用的外包工程队未按维修要求进行厂修,且船厂未做好质量把控导致尾轴和中间轴装配间隙不合理。
因此修船厂应加强监管、完善管理制度,选择外包工程队时应建立准入体系,提高准入门槛;加强维修期间及维修后工程质量把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维修质量。
2.拆解尾轴要点。
如果要拆检艉轴,还应当在进坞之前拆开艉轴的连接法兰,测量其偏移及曲折值并作记录,以作为修理安装的参考和比较,装好后测量轴承下沉量。
对于水冷尾轴,要计算尾轴密封盖压紧量;对于油冷尾轴,装复检查正常后,灌油放出空气,需转动尾轴多个角度查看,再三确认后轴封是否渗漏。
3.中间轴的安装要点。
中间轴的安装就是要全部中间轴最终正确的安装在主机输出轴和尾轴之间,并使整个轴系的弯曲度不超过允许范围,所以安装过程要确定轴系理论中心线,并注意校中测量,防止出现偏差。
4.出坞前工作要点。
坞修结束后,应按照坞修工程清单逐项交验,船厂坞修主管应同轮机长、大副到坞里全面检视,确认无遗漏项目和无不正确的地方,同时检查是否将保护部分的封盖去掉,尤其是船舶底部一些传感器的保护封盖应专人逐项确认、避免出坞后请潜水员或再次进坞去除封盖的状况发生。
免责申明:本文来自海机务之家;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海员之家立场。其真实性及原创性未能得到中国海员之家证实,在此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联系邮箱:cnisu@54seaman.com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