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组

船舶图片
群组类型:公共群组
分类:航海图片
帖子:2 成员:3
楼主




  袁绍宏,男,江苏省姜堰市俞垛镇人。袁绍宏从姜堰第二中学高中毕业后考上厦门集美航海学校,1986年大专毕业后分配到设在上海的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在“实践号”远洋科学调查船上工作。1993年9月,被任命为“雪龙号”大副,次年6月担任见习船长。1997年7月任“雪龙号”船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党的十六大代表。 

  “雪龙”号破冰船是我国惟一的极区破冰船。1993年,袁绍宏到“雪龙”号工作以来,不怕吃苦,不畏牺牲,8次赴南北极考察,10次穿越南大洋暴风区,在南北极冰区作业航行1万多海里,大洋安全航行达10万海里,创造了我国科学考察船极地冰区航行的奇迹。担任船长以来,他带领“雪龙”号开创了一年安全航行南、北两极三个航次的先例;开辟了上海至北冰洋航线;创下了我国科考船在北极最高纬度的航行纪录。1997年,他找到了取名为“馒头山”的锚地,结束了中国在南极中山站10年没有自己锚地的历史,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袁绍宏常年驾驶着“雪龙”号科学考察破冰船,驰骋于大洋和两极的恶劣海区,他本着科学、求实、创新的原则,知难而进、锐意进取,高举南极精神这面大旗,以排除万难、夺取全面胜利的勇气,完成了6次南极和1次北极航次的科学考察运输任务,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维护国家极地权益做出了突出贡献。

  投怀大海

  1983年袁绍宏以高分考入集美大学航海系,在那里,他了解认识并深深地爱上了大海。在学习中他逐渐认识到,强国必先强海,立志投身海洋事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家海洋局,开始驾驶海洋科学考察船,驰骋于各大洋和两极之间。实践使袁绍宏深刻认识到,要真正使自己成为合格的航海者,还要不断地做出艰苦的努力。他下定决心从航海基础上扎扎实实做起,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他密切关注国内外航海发展新动向,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掌握最新航海设备仪器的情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刻苦学习的精神赢得了同志们的高度评价,也感动了外国船长,临分手时,外国船长将自己保存的2大箱专业书籍赠送给了袁绍宏,并说:“我喜欢中国,更喜欢中国人,你的学习精神值得我学习。”

  掌舵“雪龙”

  1992年,我国从乌克兰引进了一条极区补给破冰船,改造为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命名为“雪龙”号。1993年“雪龙”船首航南极,由于南极复杂恶劣的环境,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就在这种情况下,袁绍宏来到了“雪龙”,开始了他远征两极的航程。
  上船后,他凭借多年的航海经验,结合“雪龙”船的特点,发扬虚心学习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开拓创新,设计出“雪龙”船稳性电脑计算程序,解决了“雪龙”船稳性计算时手工操作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保证了在各种海况下及时提供船舶稳性参数,提高了船舶安全性。
  南极是地球上风速最大、最寒冷、唯一没有土著居民的大陆,由于人类活动少,可供航海者参考的资料少、精度低,这就对极区航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袁绍宏认识到,必须想办法在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附近海域找到理想和固定的锚地。一股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令这位年轻的船长向国家海洋局领导主动请缨,发誓一定要找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锚地。在海洋和测绘工作者的大力配合下,他组织指挥勘测小组,顶寒风、战恶浪,历时30多天,终于在两站理想海域找到中国人自己的锚地,保证了后续“雪龙”船货运小艇的安全,节省了“雪龙”船因无锚地而机动抗风、不断规避冰山所造成的燃油消耗,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经费,同时也为外国船舶在这些海域活动提供了保证。


  在第18航次中,“雪龙”船在长城站锚地停泊8天,日夜卸货,在强劲的大风中两万多吨的“雪龙”船在波涛中颠簸。有一次大风竟吹断了小艇与驳船之间的钢缆,情况十分危险。而船的周围不远处就是浅滩或密布的礁石,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重大事故。袁绍宏沉着冷静和果敢指挥,“雪龙”船才化险为夷。袁绍宏平时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在关键时刻始终坚守在驾驶台上,吃饭在此,累了、困了也只在旁边的沙发上闭闭眼,昼夜亲自指挥,船曾经被风浪吹得6次走锚,但就是由于防备在先,都是主机6次起动,才避开了一次次危险,确保船舶安全和卸货任务的完成。
  南极考察活动的国际性很强,国家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尽国际义务非常重要。在第14航次中,为了帮助俄罗斯南极考察站运5台大型机械设备,“雪龙”船承担了运输和装卸任务,船到俄南极青年站时,因对方提供的海图和设备参数有误,致使装运工作受阻,在困难面前,袁绍宏表现出不向困难低头的大无畏精神,科学决策、严密组织,在他的正确指挥下,硬是用“小马拉大车”的方法,冒着极大的风险完成了任务,深得俄罗斯友人的好评,在南极国际合作领域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

  知难而进

  由于极地区域的特殊环境,加上航海的图书资料、气象资料的缺乏和可靠性差,袁绍宏作为船长,驾驶着“雪龙”号破冰船,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在每次穿越风大浪高的西风带,在船只摇摆30多度的航行中,他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并亲自到第一线掌握实情,力争做出科学的决策。多少次风险,多少次转危为安,心系极地考察事业的袁绍宏在困难面前从不言退。
  在第15航次中,“雪龙”船遇到了气旋--台风,浪头打上了10多层楼高的驾驶台,万吨轮在大海中就像一片树叶一般,大幅度的摇摆令人站立不稳。袁绍宏带领全体船员沉着应战,连续几天几夜没有离开过驾驶台一步、在他的指挥下,“雪龙”船转危为安。
  第16航次中,遇到了30年罕见的严重冰情,为了探路,他亲自下船,在酷冷易滑的海冰冰面行走,冰雪、汗水灌进雨靴,使他冻僵的双脚举步维艰,在这种条件下他竟然往返走了100多华里。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使他脸颊肿涨,疼痛难挡。苍天不负有心人,整整14小时,他终于找到了突破的捷径。
  在第18航次中,为了探索海冰卸运,他和科考队40多人一起,采取绳拉人推的方法试运超重水泥构件,将构件拖移了4.2公里。由于长时间的猫腰屏气使劲,他腰肌劳损复发,剧烈的疼痛使他躺在了海冰上。
  南极困难无奇不有,无处不在,而袁绍宏却将自己的青春锚固在这片土地上,勇于拚搏,不畏牺牲,塑造了当代极地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与时俱进

  作为一个现代化大型考察船的船长,他不但提出了“一切服务科考”的治船理论,而且从掌握科学考察的内涵上把“一切为了科考”做主动、做到位。为成为先进生产力前进方向的代表,他不懈努力,身体力行。一方面提高自身科学素养,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不断提高,并创建了“雪龙之家”网站,向全船科学家发布信息。另一方面,他密切关注极地前沿科考项目、课题特点、实施条件、配合要求等,深得中外科学家的好评。
  多年的极区航行,使袁绍宏在业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今年南极中山站海域冰情严重,在陆缘冰宽达25公里的情况下,他亲自勘探冰情,指挥“雪龙”船耗时45小时15分钟,破冰23公里,为中山站油料的补给和物资卸运创造了条件,立了头功。在第18次南极考察的航行期间,袁绍宏几次及时修正航向,避开了气旋的影响,确保“雪龙”船和考察队的安全。在从南极返回时穿越西风带,“雪龙”船就是从气旋的边缘穿过的,在此航程中,袁绍宏还带领船员大胆采取启用废气锅炉、改善锅炉燃烧状态,根据航行需要调整主机负荷等办法,共节省油料480多吨,计10万余元。
  去年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王曙光局长视察“雪龙”船,并亲笔题词“以光辉业绩报答人民厚爱”,使袁绍宏船长深深地感到作为“雪龙人”履行的重要使命。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袁绍宏认识到,勇往直前、不停的追求定将是他人生的主旋律。面对未来,大力加强我国极地事业的能力建设和提升“雪龙”船作为科学考察流动平台的能力是他新的思考重点。为了充分调动全体船员的积极性,加快“雪龙”船高级船员的人才和技术储备,一系列方案正在他的脑海中酝酿和诞生;为了与国际极地科学考察先进的管理理念接轨,他正领导着“雪龙人”大胆地实施一整套“雪龙”单船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上,他深有感触地说: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立党之本,是我党在新时期率领亿万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做实践“三个代表”的先锋,每个党员就是“三个代表”的实践者,让党旗在极地更加鲜艳。“
  在新的世纪,他又把目光瞄向了一个更大的命题,使中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使”雪龙“船成为科学家自己的”殿堂“。这就是一个永远进取,永不言退的当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楷模,”雪龙“船的掌舵人--袁绍宏。



[本帖已被作者于2007年8月21日10时0分57秒编辑过]

领航人
发表于:2007-09-11 15:46
沙发

以下是引用 notinnet 在 2007-9-10 5:37:00 的发言片段:
呵呵,我是姜堰西南的,以前是梅垛乡,不过现在划归张甸了.
哦!知道咯!张甸我去过!你现在在哪工作啊!交个朋友啊!

shisi5264
发表于:2007-08-22 20:24
板凳

不错啊!!!!!

YHH0410
发表于:2007-08-22 20:03
地板

真是强人啦。强人。真是佩服啊。

black_67
发表于:2007-08-28 18:01
5楼

听说上面工资很底 

船员年龄普遍偏老了些  因此上面很需要年轻的船员,

那都是以前在书上见的,不知道现在怎么样

hanlu830607
发表于:2007-09-28 13:15
6楼

江 苏 海 员 的 骄 傲 

竹叶君
发表于:2007-08-22 18:44
7楼

海员的骄傲啊

wjgimcscsg_74
发表于:2007-08-26 08:51
8楼

也是我的老乡啊

自豪

领航人
发表于:2007-08-21 10:03
9楼

袁绍宏,男,39岁,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船长,高级船长。第14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他七下南极,两上北极,十次穿越南大洋暴风区,冒着极大风险在南极冰区作业航行1万多海里、大洋安全航行10多万海里,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

notinnet
发表于:2007-09-10 05:36
10楼

呵呵,我是姜堰西南的,以前是梅垛乡,不过现在划归张甸了.

azure
发表于:2007-08-30 16:50
11楼

我是江苏的,不过不是一个地方的,顶一下喽

查看更多...
打开App,看更多相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