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欧美战争片《战舰波将金号》


  • 583
  • 1
  • 0
中国海员之家网站管理员
 访问      
发布时间: 2018-04-11 19:33    更新时间: 2018-04-11 19:33

介绍

影片发生在1905年,一艘名为波将金号的战舰上,原本这是一艘沙皇海军的骄傲,可是因为连续数月的伙食太差,导致了一场哗变。沙皇海军波将金号战舰上,水兵的生活环境非常差,受着非人的待遇。一连数月,水兵的伙食很差,供应的牛肉甚至长满了蛆,引起了战舰上水兵们的极度不满。部分水兵策动起义,却受到了军官的镇压。

指挥官下令枪杀叛乱者,但是由于起义之火在众人心中燃烧。行刑队拒绝开枪,起义者们拿起武器将军官丢入大海。波将金号被起义者们夺取,并驶入敖德萨石阶进行补给。

敖德萨的群众对水兵们的遭遇非常同情,义愤填膺,纷纷声援起义的水兵。而群众的声援却遭致沙皇军队的镇压,一场血腥的屠杀就此展开。

创作背景

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描写的是1905年俄国革命中的一个真实事件。当时,沙皇专制制度已经腐败透顶,广大工农对沙皇反动统治的不满和反抗日益强烈,罢工浪潮遍及全国。1月9日--历史上著名的“血的星期日”,沙皇政府血腥镇压和平示威群众,更加激怒了全国人民。人民的革命情绪也传到了黑海水兵中间。反动军官对他们的无理欺凌使他们早已忍无可忍。一天,停泊在敖德萨港口外的波将金号战舰上的水兵们,发现给他们做汤吃的肉全是些长满了蛆的臭肉,于是同军官们争吵起来,并以拒绝进餐表示他们的抗议。舰长把全体水兵集合在甲板上,命令惩戒队向敢于反抗的水兵开枪屠杀。惩戒队员拒不向自己的弟兄开枪,反动军官吉列洛夫斯基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水兵华库林楚克登上炮塔,振臂一呼,水兵们纷起响应,把那些反动军官打得落花流水。水兵们占领了战舰,升起了革命的红旗(注:这是爱森斯坦别出心裁地让人用手工逐格涂在黑白电影拷贝上的),战舰波将金号宣布起义了。可是,华库林楚克却被穷凶极恶的吉列洛夫斯基开枪打死。华库林楚克的尸体被运到敖德萨港口。市民们在一片哀戚声中纷纷前来凭吊,长长的防波堤上挤满了义愤填膺的人群。接着,画面上展现出片片白帆,敖德萨市民乘着许多小帆船给宣布起义的战舰送来大批食品,声援水兵们的革命行动。

正当这革命团结的热烈气氛达于高潮的时刻,突然传来一排排的枪声,沙皇反动当局的镇压开始了。反动军队排成整齐的行列沿着通向码头的阶梯向下走来,朝着无辜的市民不断开枪射击。面对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起义的战舰摇起了威严的大炮,向反动军队猛烈开火。入夜,一切复归平静,不祥的浓雾笼罩着战舰。黑海舰队的12艘军舰被调来镇压起义者。起义的沙兵登上甲板,做好一切战斗准备,严阵以待。双方逐渐临近,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忽然一片欢呼声打破了临战前的寂静:被派来执行镇压任务的舰只上的水兵拒绝向起义的战舰开炮。战舰波将金号以威武的姿态穿过12艘军舰列成的阵势,离开港口,驶向公海。其后一个镜头是,高大壮观的起义战舰从画面深处直向观众驶来,象征着革命力量的不可战胜。

影片评论:

与中国的早期默片相比,爱森斯坦更懂得运用音乐配合剧情,跌宕起伏,丝毫不差,而同期的中国电影音乐只是用来搭配,以免乏味,几乎没有实际效果,爱森斯坦对音乐的拿捏恰到好处,整部电影的基调只是一首音乐,却被安排的错落有致……

对于经典,只有敬畏,电影还有一个环节引发深思,一反常态,号召革命的主人公很快便宣告死亡,这与意识形态倡导英雄的宣传片是悖逆的,而导演的意味是,一个英雄倒下去,这是革命的代价,唤起的却是人民的觉醒,因此,这部电影更多的是歌颂人民,而不是个人,这也是在倡导个人崇拜的苏联的导演的坚持……

苏联时期,苏联的电影一度辉煌,和法国为核心的欧洲电影平分秋色,然而随着好莱坞的侵袭,随着苏联的解体,可以告慰的,也只是曾经的雕刻时光。

有时,这是几个握紧拳头的镜头,哀悼被害者的主题经过这些镜头跳到愤怒主题。 

有时,这是一个写着“突然”字样的字母,用它打断联欢场面,转向枪杀。 

有时是静止不动的枪口。有时是大张着的炮口。而后两处都是用“弟兄们!”打破等待的死寂,转为友爱感情的迸发。 

而且,每部分内部转折不单单是转入另一情绪,节奏,事件,而是每一次都转为截然相反的东西。因为它每次都提供了同一主题相反角度的,同时必定是产生自同一主题的影响。 


评论 (0人参与

投稿

暂无封面